“十四五”期间,铁运处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从倾听呼声到落地实事,从改善环境到提升效能,一项项务实举措让职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持续增强。
筑牢底线,织密“保障网”
清晨,第一缕阳光洒在装修一新的蔡楼车站。站长俞振江推开窗户,望着整洁的站台感慨:“2020年,这里还用砖头垫桌腿。如今淋浴房、无线网、智能办公设备成了基层车站标配。”变化的背后,源于铁运处搭建的立体化民生响应机制。
“我在民主接待日提了个建议,希望增加椅子数量并配冬季坐垫,没想到很快就落实了。”职工朱玉强说起这件事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2021年以来,铁运处坚持把“职工呼声”作为第一信号,构建起立体化、常态化的民意沟通机制。处领导班子带头践行“周一集体上岗”“民主接待日”等制度,推动管理力量下沉一线。通过聘请28名监督管理员、开通基层岗点广播、制作“铁运之声”视频、党小组长延伸参与“三进”、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参加班前会等举措,确保了民情渠道全程畅通。
“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,现在‘铁速办’平台一点就灵。”一位基层职工感慨道。2022年,铁运处开通“铁速办”快捷综合服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,实现17项业务流程网上办理,真正让基层办事“少跑腿”“零跑腿”。平台上线以来,累计办结网上申请业务1.4万件,办结率达100%。
精准施策,提升“幸福度”
2021年起,铁运处聚焦职工最关心的“衣食住行”,大力推动“两堂一舍”及基层沿线岗点全面改造,让职工生活更体面、更舒心。
走进新区食堂,“明厨亮灶”工程让职工直观看到食材加工全过程。“现在不仅菜品丰富了,在中秋等传统节日里,还推出了免费餐、‘节日添菜’等服务。”正在用餐的职工点赞道。设置“读书角”与“意见簿”,监督管理员“随手拍”等渠道,确保职工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。
在生活区,变化同样实实在在。仅2021年,铁运处为“两堂一舍”配备空调200余台、更衣柜1360个、床上用品1440套。通过推行“楼栋长”负责制与“月度评比”,实现定置管理和无线网络全覆盖。新区引入自来水,让职工喝上放心水;职工浴池实现远程注水、自动调温,告别了水温忽冷忽热。
通勤班车的升级更是深得人心。自2022年1月首条新区通勤车运行以来,班车从1辆增至3辆,日发班次从2趟加密至5趟,覆盖30个站点。2025年,该处与淮北交控集团沟通协调,成功将139路公交线路延伸至临涣分处,为职工再添出行便利。
铁运处还安装了固定充电桩、刷车机;升级了新区职工活动中心;新建了职工驿站,集读书室、健身室、心理咨询、情绪减压室“四位一体”的服务阵地,成为满足职工多元需求的“暖心港湾”。
科技赋能,工作“更体面”
“以前守在那个五六平方米的道口房,1人看1个道口,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。”临涣车务段李书亚回忆道。
如今,随着智能化改造,道口员坐在了舒适明亮的房间内,轻点电脑鼠标,通过远程操控,1人可以管理15处道口的安全防护作业。
为让职工工作得更体面,更有意义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铁运处完成 102 处远程集控道口、113处太阳能声光报警道口改造,实现道口管控自动化。这不仅提升了安全效率,更让部分道口员成功转岗,在新岗位上实现了新价值。
铁运处从2021年起实施“基层站点整治三年规划”,完成基层站点标准化改造,昔日“墙体落粉”的旧貌被“窗明几净”的新颜取代。同时,为偏远岗点配备净水设备、解决冬季洗浴采暖、开展沿线健康巡诊等惠民举措,赢得了职工们的广泛好评。
五年砥砺奋进,铁运处用真情和实干,把一张张“民生清单”变为“幸福账单”。展望未来,这股惠民的暖流将持续涌动,把矿区铁路打造成通往更加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。
(审核:孙莹莹 责编:刘梦祥)